本所創立於民國74年,開辦時以碩士班為招生對象,民國85年成立博士班,畢業校友分布於國內外,公共衛生行政機關、醫療院所及學術機構,並擔任各類重要職務,為我國具有優良歷史傳統之公共衛生學術機構。
由於社會的變遷與發展,公共衛生議題從疾病預防擴大到健康促進,介入的手段也從感染控制擴展到社區改造及政策遊說。為了滿足上述公共衛生日益多元的任務,本所課程架構涵蓋流行病學、生物統計與資料科學、政策與法律三大領域。期藉由完整之課程訓練,培育公共衛生專業人才,以服務社會國家,並促進本國公共衛生之發展。
本所專任教師18人,合聘教師21人,兼任教師30人,共計69人,其專長領域涵蓋公共衛生、流行病學、社區醫學、生物統計、資料科學、衛生行政、健康保險、醫療體系、健康經濟、醫療法律與倫理、人權、國際衛生等,另有社會人類學、醫學哲學等特殊人才,形成跨科際及領域之教研團隊。教學品質深受各界肯定,師生研究成果質量均優,亦積極投入社會實踐與國際交流。校友亦於學、政、業界及社區與族群健康皆有所貢獻。
「培育以全球視野實踐社會關懷的公共衛生專業人才」。
1. 提供專業與多元之公共衛生教育課程
2. 從事跨科際(cross-discipline)之公共衛生研究
3. 投入社會實踐與國際交流
公衛所屬科所合一運作,除了公共衛生研究所,另有醫學系「公共衛生學科」與「醫學人文暨教育學科」,兩學科原為同一個學科「公共衛生暨醫學人文學科」(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& Medical Humanities),經過多次組織變動,自110學年度起以兩學科的形式運作至今。
公共衛生暨醫學人文學科之前身為社會醫學科(Department of Social medicine),於民國66年成立,95年8月1日社會醫學科更名為公共衛生學科,而為使課程規劃更符合名稱意涵,又於102年8月1日更名為公共衛生暨醫學人文學科,負責醫學系相關課程教學業務。自91年9月起,為強調醫師訓練中之人文及倫理教育,培養醫學系學生終生學習的觀念,乃開設「醫學人文」課程以強化醫師之專業道德倫理,並培育醫學生服務病患之精神,課程內容主要分成「醫學人文與社會」及「公共衛生」兩大領域。
「醫學人文與社會」領域強調「修身」的概念,探索發展符合現代學生需要的人文、倫理與醫德教育,協助醫學生在成為醫師的過程中,及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職業倫理;課程規劃共12個必修/必選學分,及3學分選修,必選修為本學科特殊之課程規劃,學生需於多種課程中至少修畢最低要求學分數。旨在養成學生之人文素養,提供專業與人性化的醫療照顧,協助醫學生在成為醫師的過程中,及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職業倫理,具備更宏觀的「系統思維」與「社會責任」,培養醫學生對「生命」的尊重、關懷、感動與熱情。本領域現由「醫學人文暨教育學科」負責。
「公共衛生」領域則分析影響人口健康的因素和社會環境問題,包括新科技、制度、社會變遷相關的健康照護議題,探索醫師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聯與角色;課程規劃共6學分,全部為必修,旨在加強醫學生所必須的社會科學訓練,協助醫學生培養勝任臨床醫師所需之,有關照護脈絡(context of care)的知識、技能和認知的能力,培養關懷弱勢及相關的健康照護議題的能力,透過小班教學,擴大選課機會,鼓勵學生參與,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,符合現代學生需要的人文、倫理與醫德教育。本領域現由「公共衛生學科」負責。
藍忠孚 1985-1991
周碧瑟 1991-1994
陳宜民 1994-1997
藍忠孚 1997-2000
陳宜民 2000-2006
黃嵩立 2006-2008
周穎政 2008-2015
林逸芬 2015-2019
雷文玫 2019-2020
陳娟瑜 2020-2023
楊秀儀 2023-
藍忠孚 1978-1991
周碧瑟 1991-1993
郭旭崧 1993-1994
毛義方 1994-1998
陳震寰 1998-2003
周穎政 2003-2006
黃嵩立 2006-2008
周穎政 2008-2015
林逸芬 2015-2019
雷文玫 2019-2020
陳娟瑜 2020-
楊秀儀 2021-